今年初,湖北省武汉市一批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提出建议,希望抓住机遇依托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武汉先声夺人地喊出了“中国光谷”的强有力声音。
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有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这就是“1331号提案”。“1331号提案”的标题叫《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建议在武汉建立“中国光谷”》。这是13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给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的一份提案。提案提出在国家的支持下,在武汉建设我国集光电子技术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产品生产、光子技术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最大的光电子产业中心基地,其建成后可以首先向我国西部地区扩大,以求为今后我国大规模发展光电子产业创造条件。
今年年初,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主持了一次与专家学者们座谈加拜年的会议。在这次会上,华中科技大学黄德修教授发言,中心内容就是强调武汉发展光电子产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67岁的许其贞是“1331号提案”的起草人。他是武汉七○一厂高级工程师。以政协委员的敏感,他觉得应向全国政协提交一份提案,请求国家予以支持。想到即干。许其贞很快完成了6页正文,外加27页附件的提案定稿。在征得13位全国政协委员的签名后,许其贞于3月3日上午抢在政协大会开幕之前正式将提案送交大会。
“中国光谷”从“1331提案”到列入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政府议事日程,仅隔了18天。堪称“光谷速度”。4月7日,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省委常委、省科技厅厅长周济就“中国光谷”建设作出重要部署。5月9日,武汉市市长王守海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市长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促进武汉发展》的演说,武汉人决定吃“光”了。
武汉人,何以有如此胆气和豪气?因为武汉有一个全国闻名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具有较强的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该开发区聚集了一批从事光电子信息学科教学、科研的高校、研究院所,以及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从事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光纤通信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的激光技术,全国领先;这里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万余人,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研发的占其中近1/3,拥有两院院士42名,其中有10名是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这里拥有雄居全国第一的光纤、光缆生产能力,光纤年产能力250万公里,光缆年产能力6万公里;这里拥有光电子信息研发、生产企业143家,且分布相当集中,已具产业基地雏形。
站在武汉大学古色古香的老图书馆,向东湖开发区举目远眺,从珞珈山沿南望山、喻家山到凌架山一带,跨东湖、南湖、汤逊湖之间,将建成方圆约50平方公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形成具有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外向型、国际化,且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使其产业规模达到年产值1000亿元。这就是规划中的“中国光谷”。
“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后,国内外许多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国内外一些投资公司、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纷纷与设在东湖开发区的“光谷办公室”进行联系,以进一步了解和参与“武汉·中国光谷”建设。
国内外公司看好“光谷”前景。位于美国硅谷的美华电脑协会在考察“中国光谷”后,与有关单位签署了16份合同或协议。北美华人科技协会理事长刘亚平博士来信希望参与“武汉·中国光谷”建设。西门子(中国)公司、日本索尼公司等几十家大公司高度关注“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进展,有意寻求在光电子信息领域的项目予以合作。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较短时间内,就与武汉邮科院商议,投资开发“光交换设备”,其工厂设在武汉,并与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
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三名科技人员拥有DVD光头全套生产技术,他们发来电子邮件要求在武汉寻求合作伙伴。武汉有十多名工程师有意将自己的科技成果拿到“光谷”来产业化。
银行提出共建“光谷”。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经请示总行同意后,承诺五年内为“光谷”建设及项目提供50亿元贷款,并与“光谷办”签署意向性贷款框架协议。中国建设银行省分行已草拟了提供80亿元贷款支持“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协议。中国银行省分行、市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市分行等金融机构也主动与“光谷办”接触,要求加入“光谷”建设。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明权亲自来武汉考察光谷建设。并承诺,光大集团要在武汉选择1-2个重大光子项目进行开发投资,在5年内提供至少20亿人民币的贷款。国家有关领导及部委对武汉建设“中国光谷”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我们盼望武汉通过对东湖开发区内的研发、产业、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的整合和重组,最终形成我国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